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与改进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12 16:15:22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正如2012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2013年发生的葛兰素事件,还有众多的药品投诉问题,更多的人希望了解药品安全知识,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无疑引起了药监部门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药品安全事件,虽然有着大量的监管成本的投入,但监管的效率却甚微,药监部门的监管效率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效率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更好的了解分析中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药品安全监管的效率,更好的让药品服务于大众。

本文通过对药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定义和针对目前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影响监管效率的问题做出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提升监管效率的一些建议,并且从经济模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药品安全监管效率问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药品安全监管效率这一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很少,大部分学者在其他领域分析研究监管效率,包括银行监管效率、证券监管效率等方面,一般来说,效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王能指出:药品监管效率是指监管部门在药品监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即监管成本与监管效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监管的效率=产出/投入 =效能/(有效投入 无效投入)

监管效率可以分为前馈效率、中馈效率和反馈效率,这里前馈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药品、医疗器械等注册审批、相应药品政策指定;中馈效率指的是处理能力,也就是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等的安全监管和对违反药监法规事件的处理;反馈效率指的是投诉和市场信息的反馈。

从新药审批的角度来看我国药品监管的效率问题,我国实行严进宽出的新药审批制度,一旦新药获得临床批准,几乎100%获得新药证书,没有完善的救济措施。美国采取宽进严出的新药审批制度,进入Ⅰ期临床的药物大部分在Ⅱ期临床的时候要淘汰掉,淘汰率很高,经过临床实验的药物还要进行新药再评价机制,美国有着完善的药物事件救济措施。虽然美国只有着200多家的药企,但美国却能有着大量的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药品,反观中国的6600多家的药企却大部分制造的是仿制药,也真是中国药品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才会导致了一系列许许多多的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管的核心不是在监管,而是能创造一种制度,从而达到不需要监管,虚假药品在销售着,大部分是直到有消费者进行投诉才会进行药品安全监管,如果在批准的新药的时候严格把关,那么就省去了后面许许多多的中馈和反馈的成本,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效率的提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第二个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出。在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种方法的边际效用会更高。

要想提高监管的效率必须从监管的源头做起,否则如马鞭效应一样,源头的一丝疏忽,会导致下游监管成本的急剧增加,从而严重的影响效率的提升。

从监管边界来分析,政府在药品监管方面起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市场的作用,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药品不能像其他的商品一样完全放任由市场控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以后经济发展的方向,真如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徐伟 老师所讲药价的上涨不是由单个药品价格上涨导视而是由药品使用数量的增加和可替代品的选择有关,更多的替代品也就加剧了药品监管的不稳定性,进而可能影响到投诉反馈效率、市场信息延迟、药监部门处理反映能力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