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文献综述

 2023-10-25 21:11:16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笔者检索有关文献发现,目前有关女性媒介形象研究数量较多,在笔者力所能及的检索范围内,有关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研究约有20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大多通过文本来分析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也有极少数研究者从受众角度进行研究。

在运用文本分析研究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时,大多数研究者选择网络进行研究,包括今日头条app,搜狐新闻app,百度app,以及新华网、澎湃网等网络媒体,从研究方法来看,内容分析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例如:

叶兵、蒋兆雷在《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调查与研究》2007一文中,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全国各大新闻网站以及主要报纸在2006年11月份以'女大学生'为标题的新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大多数媒体喜欢报道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导致负面新闻与正面新闻比例失调,丑化了女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形象;由于媒介之间的相互转发、效仿,造成各媒介之间对于女大学生负面化形象的共鸣与补充,进一步加速了女大学生的筹划形象。因此,研究女大学生媒介报道、舆论热点,调整媒介结构,保持中立态度,是逐渐对女大学生形象改观的重要一步。

张蓓、蒋建梅在《三十年来中国女大学生的形象变迁——以媒介形象变迁为视角》一文中,研究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女大学生的形象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多元化发展而'日新月异'、'多彩纷呈',通过考察三十年来四个时期有关女大学生的新闻报道,梳理与分析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变迁,有助于理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流变。

杨雅惠在《女大学生在新浪微博中的自我呈现研究》中,着重探讨女大学生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形象。传统媒介传播中,女大学生总是摆脱不了负面、死板、传统的印象,媒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追求经济效益,将女大学生过分负面化、肤浅化。自从微博流行以来,女大学生找到了另外一种展现自我的方式,能够从被报道、被宣传者为主动展示自我,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男女平等,女性话语权。首先,从微博用户第一印象入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女大学生微博账号的昵称、头像进行分析,同时对比男大学生的昵称、头像;接着对女大学生一周的微博数量和微博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女大学生微博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展现了女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再次,利用抽样调查法,任意选取不同女大学生微博,对2013年整年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女大学生的特点。研究者认为,微博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平台,女大学生能够自主展示自我,同时,微博也展示了部分网民对女大学生的偏见,研究生总结了女大学生被负面的原因,第一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第二媒介的推波助澜,第三女大学生主观意识不够强烈。

萧子扬、叶锦涛在《从微博印象看女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建构、解构和重构》中基于社会学视角,利用新浪微博的'微博印象'这一个功能,对女大学生的微博印象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重点探讨女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并提出坚持客观公正报道、尊重女大学生的话语权、坚持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等重构措施。

总的来说,已有研究认为女大学生形象呈现负面化,虽然基于大众平台给女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仍然无法撼动对女大学生的历史偏见以及性别歧视,同时女大学生自我维护意识依旧薄弱。已有的文献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形象丑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但是这些研究由于时代更新,明显针对性不够强,不足之处如下: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不但从媒介获取,获取新闻途径多种多样;第二,理论单薄,分析报道基数少、媒介形式单一;第三,融合性不够强,结论太草率,样本时间跨度不够美,不能体现时代媒介趋势。因此,对于女大学生形象的研究,仍有研究价值和进步空间。

本文之所以将研究对象聚焦女大学生,是因为随着高校扩招、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这一称谓的含金量已经不同于往日,本文将更能鲜明反映出当代知识女性的媒介形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