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顺丰控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26 18:57:25

文 献 综 述

财务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运用财务指标构造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整理现有的财务数据,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抽取相应的财务指标,测算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由数据输出结果对绩效进行评价。财务绩效评价也是一种信息反馈的方式,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自身财务状况,依据财务现状调整经营战略,推动企业科学持续的发展。诸多学者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展开了深入研究,也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界定。

一、国外研究文献

(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前,在相关理论研究上,早已确定绩效评价就是企业进行自我督查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白慧等学者认为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企业绩效评价形成时期、完善时期和创新发展时期。再经过细致划分,刘学武等学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初评阶段、成本初评阶段、财务初评阶段、经济增加值评价阶段和至今的战略性综合评价阶段。

早期是 19 世纪美国出现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部分企业使用财务报表查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企业逐渐开始出现控股型经营模式,部分企业只重视被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却不关注业绩评价效果,导致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裂,衍生出控股公司的业绩评价思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也放到了企业财务与运营上面,在这个阶段,销售利润率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应用的相对比较频繁的绩效指标。20 世纪 90 年代至近期,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性的目标是企业长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非财务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开始出现并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企业绩效评价从 传统的财务评价到全面绩效评价的转变,可以看到企业绩效评价逐渐动态化,变得更加细化和全面。

(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模型的研究

早在 1911 年,美国会计协会的哈里提出评价模型采用标准成本体系,指标重点以标准成本绩效与差异分析结果为主,这是企业在管理上向预先管控的态度转变,也是在社会和生产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普遍开始关注企业管理和财务情况的必然发展。

20 世纪初,Alexander Wall 建议以财务报表结构指标对企业信用水平进行评价],即沃尔评分法,Peter F Drunker 通过实证研究,将沃尔评分法用来评价企业绩效的指标改为 8 项。就在相同时期,DuPont 公司建立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Gajdka Jerzy 等(2018)采用杜邦分析比较研究了在基本财务业绩和资本市场投资业绩方面,波兰上市的纺织和服装上市公司的绩效表现优于非上市公司。

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绩效评价模型相继呈现。迈克尔波特提出市场竞争战略,他认为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由此后来发展出了经典的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美国思腾斯特咨询公司创立经济增加值时认为可以利用同期企业资本收益与投资成本的差额进行绩效评价。

Seoki Lee 和 Woo Gon Kim(2009)两位学者比较了六种公司绩效指标(包括 EVA,精细 EVA,市场增加值和三种传统的会计绩效指标对市场调整后的收益)的增量解释能力,根据调查结果,EVA 是评估酒店公司的有价值的绩效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