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学习的视角文献综述

 2023-10-09 10:47:55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界”一词被赋予了许多内涵和深意。如今,组织的边界日渐模糊并具有柔性,跨组织的团队合作、组织内的跨职能团队等跨界合作方式日益突显其重要作用。企业也越来越关注通过有效的边界管理,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搜寻知识和信息,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关于团队跨界行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1.团队跨界行为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团队跨界行为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团队跨界行为是团队为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而采取的行为,它的作用就在于将从外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或过滤,决定信息传递的内容和顺序。但跨界行为也不仅包含从外部获取信息,还应该包括把信息传递到团队内部这个环节,以LeiferDelbecq(1978)、Aldrich Herker(1977)、TushmanScanlan(1981)和奉小斌(2012)为代表;二是认为团队跨界行为侧重于对与外部关联方(上级主管、重要客户、供应商、竞争方及外部重要团队)关系的管理,强调与外部相关方互动关系,不需要按照团队内部行为规范进行,代表学者有:薛会娟(2010)、徐建中和曲小瑜(2014)。2.团队跨界行为的测量维度。AnconaCaldwell(1992)使用使节活动、任务协调和侦测活动来描述新产品开发团队跨界行为的构念。FarajYan(2009)将团队跨界视为包括跨界、边界缓冲和边界加强三个独立维度的变量。Marrone(2010)将团队跨界分为:陈述、协调、信息获取等三个维度。Anat Drach-Zahavy(2010)认为跨界包括四类相互排斥的行为:侦测、协调、缓冲、培育。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Bettencourt(2003)、Brown(2005)等人发现,顾客导向型团队跨界行为包括服务传递、外部表征和内部影响行为三种。DruskatWheeler( 2003)阐释了自我管理团队外部领导主要执行联络、侦测和劝说职能。奉小斌(2012)将质量改进团队的跨界行为划分为联络、管控和侦测3个维度。杨玉武(2016)提出项目团队的跨界行为包括了搜寻、协调、缓冲、构建关系4个维度。3.团队跨界行为的制约因素。团队内部活动。AnconaCaldwell(1992)、Choi(1998)和Edmonson( 1999)指出团队跨界活动、内部活动与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循环互动机制,团队必须在跨界活动和内部活动之间合理配置资源,因为团队内部的动态性(即心理安全)与团队的跨界水平密切相关。团队领导和成员。Marrone等人(2007)、王艳子、白丽莎、李倩(2017)、宋萌、王震等人(2017)提出在以团队领导为主体的跨界活动中,团队领导者应在团队内外部活动中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样不仅会协调内外部关系,而且能主动推进跨界活动的开展。同时,当全体团队成员能够协调有序地参与跨界活动时,团队就能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知识。团队特质。徐建中、曲小瑜(2014)提出,团队的不确定性规避特质在团队跨界行为(包括使节行为、协调行为、侦测行为)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内涵和影响,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创新绩效的概念。黄攸立、陈如琳(2010)提出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之后朱学东、陈雅兰(2010)、李培楠、赵兰香、万劲波(2014)、张振刚、陈志明、李云健(2015)进一步提出创新绩效是要素系统综合效应的体现,它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体现为新产品或技术带来的财务绩效,同时也表现为创新效率、数量及水平。2.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产业政策、政府政策和国家的经济制度都会支持企业的创新,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创新绩效,以马宁、官建成(2000)、买忆媛, 聂鸣(2003)和张玉臣,吕宪鹏(2013)为代表。结构因素。CohenLevinthal(1989)、CockburnHenderson(1998)分别提出公司可以通过进行RD投入和与一些开放的机构建立联系企业,增加其吸收知识溢出的能力。吴先华、胡汉辉、郭际(2007)也提出通过企业内外部学习能力的提高,企业能够提高其创新的绩效。组织因素。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2007)提出主体间沟通和创新决策成绩成正相关,和创新投资绩效也正相关。谢洪明等人(2007)及王晓耘等人(2007)都认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组织文化通过学习导向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个体因素。Bessant等人(1997)研究发现员工参与同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Bharadwaj等人(2000)指出个人创造力、组织创新机制与创新机制正相关。王雁飞等(2005)认为员工承诺、支持态度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中,也不乏学者将团队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联系在一起,探究团队跨界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1.跨界行为作用于企业的不同发展发展阶段,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Ancona(1990)、Choi(2002)和龙静等人(2012)提出在项目启动后和结束前的一段周期里,团队跨界活动相对活跃。团队建立初期和后期需要更多的团队内部磨合沟通,多样化的外部联系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呈现减弱的态势。张大力与葛玉辉(2016)提出企业发展阶段对高管团队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2.跨界行为通过团队特征的影响,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关涛(2005)、Faraj(2009)、徐建中等人(2014)认为具有低不确定性规避特质的团队喜欢不断变化,会采取信息搜集、网络构建等使节行为,发挥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指出团队的不确定性规避特质越低,团队跨界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越强,反之,越弱。3.跨界行为通过团队沟通,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Reich(2000)指出团队内部沟通是外部知识、信息是否顺利转移到团队内部的衡量指标之一。Lester、Meglino Korsgaard(2002)、宋萌、王震和张华磊(2017)从成员与领导两个角度提出在沟通较好的团队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和工作互动,领导跨界行为对团队创新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强。4.跨界行为通过任务复杂性的影响,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Choi(2002)、Marrone(2007)、奉小斌(2013)指出在复杂任务情境下,团队跨界活动影响团队理解与执行任务的效能标准,需要团队通过协调行为获取多样化信息与思想,增强了跨界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5.跨界行为通过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AnconaCaldwell(1988)、Choi(2002)、张大力与葛玉辉(2016)提出在环境不确定情况下,跨界活动对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团队会更多地开展外部活动,对团队更有好处。相反,在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过多的外部活动可能对团队绩效具有消极影响。Stock(2006)发现公司相关的不确定性、市场相关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均对团队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强化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团队跨界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与发展,正确引导团队跨界行为的开展,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从指导具体实践来看,这一体系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综合了解国内外多种跨界行为理论,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2.有助于企业重视跨界行为,提升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的水平。

3.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发展,帮助企业更加了解绩效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