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2003 月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农业部和财政部三部门的联合文件《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 2003 年起各省市区至少要选择 2-3 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争取到 2010 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健康水平。该文件的出台确立了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就医问题,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该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惠农政策,自 2003 年试点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发展速度很快,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 2005 年 6 月底,全国已经有 641 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 21.7%,有 1.63 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运行机理,使我们从制度上进一步揭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机制,从而对新农合的实施绩效进行适当的评估。
本毕业论文主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因病致贫的影响,探讨新农合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影响机制,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相关文献的查阅过程中,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包含了不同地域十分全面,从各个角度剖析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面临的难题以及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效。罗力(2005)认为消除因病致贫担忧需要建立在消除因病致贫的实效上,只要新农合侧重于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消除因病致贫效果,并将之展示给社会公众,消除农村居民因病致贫担忧、保持社会稳定这一根本目的就一定能够顺利达成;朱信凯(20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生式缺陷使其难以有效规避%逆向选择amp;悖论,简单地改自愿性原则为强制性原则,并不能实现人人参与的目标。
在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方面,张广科(2010)认为目前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模式缺陷、筹资模式、制度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等方面,部分研究结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但部分研究视角已经与实践脱节,出现了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式而忽视制度目标实现的问题。
在优化方案的建议上,不同文献作者从各自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包含了地域性和人群适应性等多个方面,徐润龙(2006)通过对浙江省三县人群抽样调查分析新农合对农民因病致贫的缓解程度分别针对三县提出了关于统筹基金、加大对大病的补偿力度以及控制次均费用过快增长的解决方案;颜媛媛(2006)认为广大农民工大多数是在城市里长年打工,而且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将他们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由当地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共同出资;徐雅丽(2011)认为若要提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的评价指标,提高报销比例将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决策者调整新农合相关政策,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民因病致贫的相关文献数量众多,分析方向与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对提高该制度的评价效果与施行程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由于其研究因素众多,本论文拟在对现有文献充分理解并整合吸收的基础之上,将自己的分析与总结归纳整理出来,力争较现有的文献取得一些突破。
三、主要内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