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修饰奈韦拉平设计新型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文献综述

 2022-12-30 16:24:2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

奈韦拉平是HIV-1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和地拉韦啶同作为第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治疗HIV-1感染以及减少HIV-1的母婴传播上,已经有了超十年的应用,虽然奈韦拉平常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以减少耐药病毒的产生,但是也无法阻止十年来稳定的耐药病毒株的产生。

而近年来全球的HIV病毒携带者和死于HIV病毒相关病症的人不断增多,中国的情况也非常严峻,发病数和死亡数依然在不断增加。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中国和其他大部分地区肆虐的HIV病毒基本上都是HIV-1病毒。目前虽然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是通过有效合理的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还是可以控制病毒。

奈韦拉平作为FDA批准的仅有的五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之一,其治疗效果好,成本低,不受食物影响,是发展中国家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一线药物,在治疗HIV-1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通过修饰奈韦拉平设计新型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解决耐药性、不良反应等问题是控制艾滋病病情的迫切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研究艾滋病领域,奈韦拉平作为治疗艾滋病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种达峰时间短,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适中,体内分布广泛的药物。

奈韦拉平片剂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发,于1996年首次上市,商品名为Viramune[1]。为使奈韦拉平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新制剂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展开。目前奈韦拉平新剂型的研制以口服给药为主,靠固体分散、自乳化、微粒、聚合物 胶束、缓释片、胃漂浮微球等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奈韦拉平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2]其他国产仿制奈韦拉平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相比较,半衰期明显延长,血浆峰、谷浓度和AUC均明显高于国外研究。[3]

关于奈韦拉平的合成、新剂型、耐药性、药代动力学等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开展开来,这些研究都基于奈韦拉平本身,而其相关修饰产物的设计研发较少。

三、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