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及目的:
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流域横贯辽宁省辽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盘棉等东别老工业城市,污染严重。
目前,辽河Ⅳ 、V类水体占60%;大辽河Ⅳ 、Ⅴ类水体几乎为100%。枯水期辽河、浑河 、太子河流经 8大城市的水质均达到或超过Ⅴ类水质标准。辽河和大辽河入海处附近的盘锦、营口两市的海域水质超过Ⅲ类海水水质标准。
在十一五国家水专项项目中,刘征涛在项目中得出辽河流域的十种优控污染物:芘、对硝基酚、屈、beta;-六六六、苯[a]并芘、苯并[a]蒽、2,6-二硝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lta;-六六六、2-甲基-4,6-二硝基酚。
在以上优控污染物中,对于对硝基酚(4-硝基酚)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因而,该种物质被作为研究的受试物。
对硝基酚是一种水溶性强的弱酸,对硝基酚及其衍生物主要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染料制造等行业,同时也是杀虫剂一六零五的主要代谢产物,因此,在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硝基酚。因其具有的毒性作用,美国环保局将它列为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英国已不再推荐使用对硝基酚,我国政府也颁布了含酚废水的排放标准。
目前,关于对硝基酚的毒性已有一些报道。研究表明,水中的对硝基酚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有明显毒性,大型蚤幼蚤接触不同浓度的对硝基酚后,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 大型蚤染毒后出现游动缓慢、外壳膨胀发白等现象,最后失去游动能力,沉入底部。李娟英等研究发现,对硝基酚对发光菌有较强的毒性,其对502 海水发光细菌的EC50 值为23.90mgL-1。雷忻等研究发现,双酚A(Bispheno A,BPA)和对硝基酚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且随时间作用的延长,这种拮抗作用逐渐减弱。但关于对硝基酚的毒性作用机理和遗传毒性等研究较少。
研究遗传毒性,有彗星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Sos显色试验、原噬菌体诱导试验等方法。
彗星试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单个细胞DNA损伤和修复的技术。在彗星试验中,细胞DNA受到损伤,产生链断裂。断裂后的碎片DNA进入凝胶中,电泳时,断裂后的DNA碎片离开核DNA,向阳极方向迁移,并因此产生尾状带,未受损伤的DNA则留在核区,保持原来的球形。从而,染色后显微镜下,有DNA损伤的细胞呈彗星状。彗星的尾长( 代表DNA 迁移距离)和尾部荧光强度与受试物引起的DNA 链断裂程度呈正相关,分析尾长、尾部DNA 含量、尾部面积等指标可定量地反映DNA 链断裂损伤的程度。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