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 ACTN1多表位balb/c小鼠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文献综述

 2023-01-10 16:25:1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课题背景:

辅肌动蛋白是近年来在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研究中的热点蛋白.目前发现有辅肌动蛋白-1、2、3和4四种类型,呈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分布.这四种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在细胞内均为反向平行的二聚体,并具有N末端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ABD)、血影蛋白样中央重复结构域和C末端'EF手'结构域.作为细胞骨架中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交联蛋白,辅肌动蛋白通过与其相关蛋白包括整合素(integrins)、钙粘素(cadherin)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信号分子等的协同作用,在稳定细胞粘附、调节细胞形状及细胞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辅肌动蛋白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short for M cA b) 技术(简称单抗) , 又被称为肿瘤' 生物导弹' , 是能直接导向肿瘤的药物。1975 年英国科学家Koh ler 和M ilstein 将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 成功的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因此在1984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就是, 动物受到外界抗原刺激后可诱发免疫反应, 产生相应抗体。这一职能由B 淋巴细胞承担; 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传代。而为了制备大量纯一的单克隆抗体,Koh ler 和M ilstein 设计了如下方法: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B 淋巴细胞) 在聚二乙醇或灭活病毒的介导下融合。融合后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一方面可以分泌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 另一方面像肿瘤细胞一样, 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或移植到体内无限增殖, 从而分泌大量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用不纯的抗原分子制备纯一的单克隆抗体。其原因是, 可以从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杂交瘤混合细胞群体中筛选出产生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实验流程:

  1. 动物免疫
    1. 初次免疫

Ag 50ug/只,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一般1.5ml,间隔3周。

    1. 第二次免疫

计量途径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间隔3周。

    1. 第三次免疫

剂量同上,不加佐剂,腹腔注射,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间隔3周。

    1. 加强免疫

剂量50ug,腹腔注射。3天后,取脾融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