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斑马鱼模型研究斑马鱼是生长在印度、巴基斯坦淡水河流中的一种硬骨鱼(鲤鱼),成年鱼全身仅长4-5厘米。
斑马鱼很容易在实验室饲养,一般3个月就可以达到生殖成熟期,雌鱼每次产卵200枚左右,一生可产卵数千枚,斑马鱼所产之卵经24小时即可胚胎发育成熟,仔鱼期只有1个月。
更独特的是,斑马鱼的卵是透明的,整个胚胎发育在体外完成,也是透明的,这就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很容易得到胚胎,而且还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过程,不仅可作为脊椎动物模型来研究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还是一种可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的模式生物[1]。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仅有20多年的历史,最早将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的是美国Oregon大学已故的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Streisinger,其标志为1981年他在《Nature》杂志上所发表的关于斑马鱼人工雌核发育研究的论文。
从此,斑马鱼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2001年,英国 Sanger研究所最先开始了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近几年,斑马鱼研究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例如,人们发现斑马鱼成体具有很强的心脏再生能力,成体造血干细胞起源于动脉壁腹侧的血管内皮细胞。
特别是 ZFNs(Zine finger nucleases)、TALENs(Transcription activa- 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等反向遗传学研究策略的突破,使斑马鱼遗传学研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