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蔗糖磷酸化酶催化表面糖基化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4-19 18:09:47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摘要:本课题通过硅烷偶联法在玻璃片表面引入PEG长链,再通过蔗糖磷酸化酶催化转移成功将糖基由供体底物转移到受体的活性位点上(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的长链化合物的尾端羟基可以成为很好的酶作用位点),这种方法牢牢的将葡萄糖基化刷固定在了玻璃片基底材料上,使该糖基化材料具备了应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潜力,拓展了糖基化聚合物刷在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蔗糖磷酸化酶;糖基化改性;葡萄糖基化刷;硅烷偶联法1.引言1.1 糖-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表面的各种糖类及其衍生物(糖萼)对人类的各类生命活动(如胞间识别、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激素信号传递、酶催化、病原菌抗体结合等(如图1))和食品的工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生物体内,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多细胞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和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Siglecs球蛋白可以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聚糖结合从而触发免疫细胞,使其内吞病原体[1]。

内皮细胞上的受体蛋白在与甘露糖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后,可以调节体内激素的活性,从而调节女性生育[2]。

而最近爆发的新冠疫情,其致病机理可以简述为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上的糖基与肺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 ACE2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通过脂质胞膜的内吞作用囊泡和病毒颗粒融合快速进入宿主细胞内,从而导致患者感染[3]。

在生产活动中,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产品的产量产生影响,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酿酒酵母(S. cerevisiae)等真菌细胞壁上有一种受特定基因FLO1调控的凝集素,其可与相邻酵母细胞壁上的甘露聚糖残基结合引起酵母的絮凝,从而对酒的发酵进行有效调节[4]。

而在酿酒时醋酸菌之间通过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难以去除的生物膜,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