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本研究拟合成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嵌段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光敏材料,可实现对常氧和缺氧状态的光生自由基的响应,用于增强肿瘤缺氧区域光动力疗法的疗效。
意义:本研究通过探究肿瘤缺氧产生机制,弥补现有光动力疗法使用材料的不足,改善其对于氧气的依赖性,发展新的光敏材料,拓展光动力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 文献综述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标准疗法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存在易复发,治愈率低等问题。
光动力疗法(PDT)作为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与其他传统疗法相比,具有微创性、耐反复给药、愈合快等优点,高效可控,可有效治疗癌症,因此现广泛用于皮肤癌和其他肿瘤的常规治疗。
但研究表明,大多数光敏剂的水溶性有限,影响了PDT的疗效,并可能导致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光毒性。更重要的是,光敏剂的递送靶向性亟待解决,而目前大多数药物递送载体存在降解、代谢、免疫原性和激活炎症等效应,生物相容性差,临床应用前景差。
目前,基于纳米载体的递药系统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具有独特的纳米级优势,同时可以避免辅料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极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并且可以实现药效时间的延长,从而可促进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的增殖和新血管形成造成的肿瘤缺氧状态正是迅速增殖扩散实体瘤的常见特征。生长中的肿瘤对于缺氧应激的适应能力,不仅可加速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性,还可诱导氧气依赖性疗法产生治疗耐药性和预后不良。
光动力疗法却正好需要氧气,其利用光敏剂的感光能力将光的能量传递给细胞周围的分子氧(3O2),从而产生细胞毒性活性氧(ROS),尤其是单态氧(1O2),导致细胞和肿瘤血管的破坏,而在在分子氧(3O2)转化为单态氧(1O2)的过程中,持续的氧耗量和血管关闭效应反而又促进了缺氧条件的产生,因此PDT在缺氧肿瘤区域的疗效极其受限。
已有研究表明,常用的缓解肿瘤缺氧症状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仿生技术如仿生红细胞直接给肿瘤部位输送氧气,二是催化分解细胞本身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然而前者仅仅依靠被动循环和扩散,目前的输送载体不能积极有效地将氧定位到缺血组织和缺氧细胞,导致输送效率低下;后者又因为再氧化作用会在无意中为癌细胞提供富氧的生态位,从而促进肿瘤增殖,抵消了缓解缺氧状态增强PDT疗效的正面作用。因此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缺氧状态,存在复发的风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