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舌下缓释片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1-29 21:02:30

论文题目:白细胞介素-2舌下缓释片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影响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胶原性关节炎模型

课题意义:

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诱导具有细胞毒样活力的杀伤细胞,诱导及增强杀伤性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本论文将参照《新药审批办法》新药药理、毒性研究的技术要求,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采用SD大鼠作为受试动物,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CⅡ)乳剂造成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模型,评价了IL-2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以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CⅡ)乳剂造成胶原II型诱导的关节炎(CIA)SD大鼠模型,通过以下方面:(1)IL-2能明显减轻CIA大鼠足肿胀程度;(2)IL-2能明显减少CIA大鼠足爪评分分值;(3)IL-2能抑制CIA大鼠体重的下降。(4)IL-2能明显降低CIA大鼠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IL-1的产生;(5)IL-2能明显降低CIA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及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观察IL-2对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高中低3个剂量组;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大鼠CIA模型;每周测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足爪容积法测量大鼠足爪肿胀度;测定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炎症反应,导致关节滑膜异常增生、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临床表现为多处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功能障碍,甚至残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地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500万。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本品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诱导具有细胞毒样活力的杀伤细胞,诱导及增强杀伤性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等。适用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用于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的治疗,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及其他晚期肿瘤;用于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症的治疗,如艾滋病,可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对某些疾病性、杆菌性疾病、胞内寄生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麻风病、肺结核、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实验分别从SD大鼠的足肿胀程度、足爪评分分值、体重、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IL-1的产生以及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等方面对IL-2在治疗胶原性关节炎上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预测: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了IL-2缓释片的SD大鼠关节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其中高中低3个剂量与关节炎症状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曲线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春田,于静;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朱司南,杨力,唐新燕;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