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野菊花药材的研究进展
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野菊花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质量控制,从野菊花的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等三个方而对野菊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野菊花药材不同产地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菊花;
历史沿革 2015年版《中国药典》述其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野菊花为传统用药,《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苦、辛,微寒,平肝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火热之邪引起的疮痈疗疖、咽喉肿痛、等,为《医宗金鉴》名方五味消毒饮之要药。[[i]]《本草纲目》中记载:温,治痛肿,疗毒,凛痈,眼瘾。《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记载:清热,解毒。用于感冒,疮痛肿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湿热黄疽,现对其近年来的研究概况报道如下:
1.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
1.1性味功能 性凉,味苦、辛,归肺肝二经,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
1.2形态特征 头状花序,直径2. 0 ~ 2. 5 ark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花;基部有的残存总花梗。
1.3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西南等地,野生资源比较丰富,多生于石质山坡、草地、田边和路旁等处[[ii]]。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