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常山为虎耳科落叶小灌木植物,主产区为我国长江以南某些省份以及北方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盆地,秋经采摘,经晒干、切片后生用、炒用或酒浸泡后用都可,其性寒,味微苦,有小毒,具治疗疟疾,清热解热功能,中医药学上常常作抗疟药物使用。其性寒,味辛、苦,有小毒,具有祛寒热、劫痰截疟、催吐,驱球虫等功效降。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及《千金方》中对其上述性质及其与各种中药之间的配伍均有详细的记载。常山的主要药用成分为常山碱,包括a(异常山碱)、p(常山碱)及Y(常山碱丙)三种,互为异构体,对疟原虫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常山抗疟的主要成分;其催吐作用是通过刺激肠胃的迷走与交感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的。常山粗制浸膏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退热作用。大鼠口服Y一常山碱后退热作用比乙酞水杨酸还强。常山水浸液对小鼠进行体内体外试验,发现对甲型流感病毒PR6具有抑制作用。Y一常山碱体外试验发现对艾氏腹水细胞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对麻醉狗进行静脉注射常山碱发现具有降压作用。常山碱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及胃肠茹膜充血出血等中毒症状。对中药常山的有效成分科学家们在很早以前就进行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植物化学家傅丰永和药物学家赵承暇、张昌绍等人合作共同研究了中药常山,于1948年全球首次分离得到了常山抗疟活性最高的两个化合物常山碱(Febrifugine)及异常LlJ碱(Isofebrifugine,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报道在JAC S上。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确认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在同一时期,国外的化学工作者Koepfli 等人也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中药常山的研究工作,他们的主要成果是在1950年公布的关于确认常山碱和异常山碱的骨架结构。但是对于它们的精确构型却经过了很多化学工作者四十多年的研究才最终确立。后来经过实验证明,确立精确构型之所以难度这么大是因为常山碱和异常山碱在乙醇和氯仿中回流都会发生异构化现象,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
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中,经过了Baker等多位科学家不断的改进和修正常山碱和异常山碱的精确构型,直到1999年Kobayashi通过采用不对称合成的方法实现了常山碱的全合成,并且比对了合成产物和天然产物的熔点、光谱及生物活性,发现它们完全相同。至此,才最终确定了常山碱和异常山碱的精确构型。
在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氰胺公司((Cyanamid)的研究员Baker}31]等人对中药常山的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其中有几种物质它们的抗疟活性很差,但是却有很强的抗球虫效果,而其中抗球虫活性最好的就是常山酮。常山酮(Halofuginone)是从传统中药常山提取的活性成分哇哩琳酮类生物碱一常山碱的卤代衍生物,无嗅,味苦,为白色或者淡灰色的结晶性粉末,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是常山酮的氢嗅酸盐,被广泛用来治疗家禽、家畜的球虫病。该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球虫作用,对柔嫩、毒害、堆型,变位、巨型及布氏等。球虫是寄生在畜禽胆管及肠上皮细胞内并且分布很广,动物都有各自的球虫种属,不同类动物的球虫一般不会发生交叉感染,但是同种动物之间由于球虫种属相同,相互间传染是很快的。马、牛、兔、猪、羊、犬、水貂、骆驼、禽类等都能患球虫病,其中以鸡球虫病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最广最大,发病主要集中于幼鸡,鸡球虫病在急性暴发时会引起幼鸡贫血,下痢疾,体重短时间骤减,甚至会引起大批死亡,在慢性流行时会阻碍幼鸡的生长发育,并使增重速度减缓和同时降低了饲料的使用效率。鸡球虫病对养鸡业造成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为此病有将近70%高发病率,而且一旦爆发,对鸡的致死率达到25%-30%,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用于购买球虫药的费用大约为3.2亿美元,而用于防控鸡球虫病的总费用年支出至少为20亿美元。我国每年饲养50亿只肉鸡,如果每只鸡花费的抗球虫药的年费用0.1-0.2元人民币计算,仅这一项支出就达到5-10亿元,再加上球虫病所造成的淘汰,病死以及产蛋增重效率降低带来的损失,球虫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球虫病的致病原理是使成动物的肠壁形态发生改变,同时肠腔内环境也因此产生变化,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了脂溶性维生素、脂肪、矿物质、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动物在感染球虫病后影响了饲料转化率以及增重率。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