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CysLT1R 过表达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12-24 15:44:0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现状: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恶劣、情绪低落和快感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由于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并伴有高自杀风险,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然而,因缺乏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全面认识及缺少可靠的可用于诊断与疗效评估的生物标记,抗抑郁的治疗受到阻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主要是作用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抗抑郁药。但此类药物存在起效慢(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的起效时间)、治疗效率低和不良反应多等缺陷。所以,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的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希望可以彻底阐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突触可塑性,指的是突触在神经细胞持续活动的影响下可发生特异性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是大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可影响感觉、评估和复杂信息的储存,并对相关刺激做出合适的反应。此功能的变化与学习、认知、记忆及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相关。目前认为,突触可塑性分为3种类型:长期可塑性(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稳态可塑性( 通过对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调节维持神经网络的稳定)、短期可塑性(发生在毫秒级至数分钟内,可让突触在神经回路中执行关键的计算功能)。

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暴露于应激状态下的实验动物,其海马区及前额皮质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均出现萎缩和缺失的现象,突触可塑性受到损伤。而抑郁症患者自杀后的尸检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患者前额皮质与海马的体积呈缩小趋势,前额皮质的突触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另有研究指出,经典的抗抑郁药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及三环类药物的抗抑郁作用与突触可塑性的改善有关。在长期给药中可促进患者海马齿状回区的神经再生,尽管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但均可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起改善作用,这也为抗抑郁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

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将星形胶质细胞启动子的CysLT1R的腺相关病毒AAV注射入小鼠海马齿状回特异过表达脑海马CysLT1R,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等),观察过表达CysLT1R对小鼠抑郁样表型的影响,再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小鼠脑内相关蛋白的变化,进一步证实CysLT1R过表达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2)主要研究问题、预期成果

研究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