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本质上就是粉体的处理过程。在其工业生产过程中,有些药物粉末不具有黏性或只具有较小黏性,则需加入具有黏性的物质才能将其黏合起来,加入的黏性物质即黏合剂。常用的黏合剂主要有淀粉浆、纤维素衍生物、聚维酮和明胶等。在片剂实际生产中,需要使用不同浓度的浆液将粉碎过筛后的原辅料黏合,进而才能够进入制粒工序。使用传统的手工打浆方法会存在着浆液不完全均匀的情况,而导致最终生产出的片剂在脆碎度、溶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不利于产品性质的均一稳定与生产的质量与效益。而考虑到制药设备一直以来是化工制药行业的基础与重点之一,伴随着现代科技的水平的迅速提升,其自动化程度不断推进,已然贯穿药品诸如制备、灌装、封瓶、装盒等从生产到包装流通的各个环节,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为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提出将自动化进一步融入浆液的配制的设想,使用自动打浆锅代替手工打浆,提高打浆效率并且改善浆液品质,制备更加均匀优质的浆液,从而使工艺得以优化进步。
- 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尝试利用自动化设备代替手工操作,对使用自动打浆锅处理不同浓度的玉米淀粉浆的工艺进行探讨与检验,并以此来优化实际生产中打浆工序的操作,确保生产效率良好以及最终产品质量达标,进而保障与提高企业生产线效益并且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黏合剂为药用辅料,但是能够直接影响后续片剂的压片及检验等工序。为防止粘冲和不成形,黏合剂的黏性不宜过大或过小,与此同时所生产片剂的脆碎度和溶出度等指标也与黏合剂的使用紧密相关,所以选择使用合适与优质的黏合剂在固体制剂的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黏合剂的使用情况直接与制粒工序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压片所得产品的外观、硬度等性质有关。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地还影响到片剂的崩解时限和溶出度能否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关乎整个生产工艺的成败。因而快速简便地制备合格的黏合剂在工业生产中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报告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制药行业正在随着科技引领的社会进步潮流不断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社会对药物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化工制药工艺能够直接影响到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所以通过优化化工制药工艺,能够有效提升制药效率和质量,满足持续增长着的药品需求同时使制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也有我国学者表示,由于我国现代化药品生产模式起步发展得较晚,尚存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因而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制药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所有观点和研究都表明,我国制药企业需从优化化工制药工艺与制药设备入手,提升产品质量与自身核心竞争力,以谋求制药行业持续高速地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文献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PLC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在制药设备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日趋完善。此外,有研究还表明自动控制技术除了可以提高配药的精确程度和效率外,还能够有效地规避原料及中间体的损耗与浪费、提高制药设备的效率、为降低制药成本提供可以依靠的技术支撑,因此针对制药领域开发研制出专业的PLC 产品及设备是实现药企和现代社会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大势所趋。
资料和数据表明,目前自动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制药行业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由多设备联系构成的各类制药系统也贯穿药品生产的始终。但由于现今科技水平进步速度飞快和我国工业基础较薄等原因,我国制药行业在先进自动化设备方面还有着明显短板与不足。因此,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制药设备被认为是优化化工制药工艺的有效方法之一。
- 研究方法和内容:
研究方法拟采用对三种药品片剂生产线中所使用的自动配制的浆液分别进行工艺验证,确认使用机器自动配制浆液的工艺切实可行。研究对象选为安乃近片、茶苯海明片以及盐酸吡硫醇片的生产工艺,判断根据设计使用机器自动配浆的工艺流程所得浆液是否符合生产标准以及验证最终生产出的产品在溶出度等方面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体现出自动打浆的工艺的效果与可行性,并对其做出评价与讨论。
- 工作计划:
2月28日—3月20日:完成文献查阅、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