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 课题背景
油/水(O/W)界面,又称液/液(L/L)界面或互不溶电解质液界面(ITIEs),研究这个界面上的电化学现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领域。油/水界面是生物膜的简单模拟。因此,药物在油/水界面上的迁移特性和机理研究,不仅是油/水界面电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了解药物在人体的吸收机理,药理学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内药物的药效不仅取决于它与靶点相互作用的诸多方面因素,还取决于它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大多数情况下,药物分子是通过油水界面分配释放的,释放速率受药物的分配系数控制,药物的处方中可以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以保证油性溶液和体液能够很好地混合。例如,通过使用红霉素的油性溶液,可以减缓红霉素的释放吸收速率,从而延长作用时间,这对于治疗传染性疾病是很方便的。
因此,考察药物分子的不同物态在扩散通过油水界面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分子通过油水界面时的影响因素,对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以及临床给药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
- 拟研究的问题
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后,药物溶解于介质,并在固-液或液-液界面之间形成溶解层,药物的扩散速度影响药效产生的快慢,扩散越迅速药效产生越快。药物分子扩散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一般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组织血管的通透性。通常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更易于扩散通过细胞膜,而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膜。药物的吸收取决于吸收部位pH条件下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和油/水分配系数。药物分子吸收必须具有合适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脂溶性太强的药物难以从类脂膜中扩散入水溶液中,导致药物吸收率下降;此外,药物的扩散海域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较小的药物更易扩散。
本实验拟通过活度系数模型和固液相平衡计算的方法,考察不同形态的药物分子的(固态、液态)在扩散通过油水界面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的粒径大小、脂溶性、解离度、pKa等因素对药物分子通过油水界面时的影响。
- 可行性分析
活度系数模型方法是描述低压下高度非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最好方法,由经验数据,例如相平衡数据估计或获得二元参数。活度系数模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VanLaar、Margules方程为代表的经典模型,多数是建立在正规溶液理论之上,它们对于较简单的系统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另一类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局部组成概念发展起来的活度系数模型,其典型的代表有Wilson、NRTL、UNIQUAC等方程[23]。实验表明,后一类模型更为优秀,能从较少的特征参数关联或推算混合物的相平衡。
本实验采用的UNIQUAC(Universal Quasi–Chemical Model)方程是在似晶格模型和局部组成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双液体理论推导出的一个理论性较强的方程。UNIQUAC方程将活度系数分为组合与剩余两部分,分别反映了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对活度系数的贡献及分子间交互作用对活度系数的贡献。该方程计算精度较高,通用性也好,适用于各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体系的相平衡数据预测,且仅用两个可调参数就可用于部分互溶体系。
- 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实验根据固液相平衡和油水界面处分子扩散特点,通过活度系数模型UNIQUAC方程和固液相平衡计算方法研究药物通过油水界面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UNIQUAC方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组合(Combinatorial)部分 ,它试图描述占主导地位的熵的贡献;另一部分是剩余(Residual)部分 ,主要归因于决定混合焓的分子间作用力。组合部分仅由组成和分子的大小及形状确定,它仅需要纯组分的数据,然而剩余部分还取决于分子间力,因此两个可调的二元参数仅出现在剩余部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