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园区规模确定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影响物流园区规模的因素繁多,不同学者对物流园区规模研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现将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1)物流园区功能区划分方法的研究:
祝俪菱(2009)[3]将物流园区分为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绿化带、交通道路、生活服务区、办公区、交易区、停车场和发展预留地等几个区域。分别对各个区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建模,进而根据物流园区实际建设的需要,建立0-1整数模型得到计算物流园区规模的最终模型。王叶青(2010)[4]将物流园区内部布局的基本空间单元划分为仓储区、加工区、配送区、集运区、联运区、综合服务区、行政区七大功能区,并阐述了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的基本布局形式和常用方法,并提供功能区布局模型,建立博弈评价模型和算法,给出了最优布局方法。董琳(2016)[5]对物流园区系统和子系统的作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引入了能力协调度参数对物流系统作业协调度进行评价,阐述了功能区的划分方法,又引入功能区协调度的功能区调整方案,运用正交试验法得到既符合园区规划标准又能满足需求的功能区规模方案。
Xiaomin Zhu(2012)[6]结合了SLP和模糊聚类分析,提出了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研究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布局规划的新方法,并实现了物流园区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合理关联,以及物流园区与外部运输设施的紧密联系。Xiong Qiang(2013)[7]提出了一种计算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的新方法,将物流运作区域分解为一些功能区,利用从各行业经验数据中获得的折算系数,在考虑物流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时空消耗法计算出不同功能区的面积。
(2)从经济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
陶经辉(2006)[8]将DEA评价方法应用于用来评价某个区域所有物流园区投资规模规划方案的相对投入-产出效益,并通过评价规划方案技术、经济有效性挑选出可行性方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来选择最优的投资规模规划方案。黄虎(2008)[9]提出了从区域经济等因素指标与区域物流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度,建立“影响因素-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来预测区域物流需求,提出了使用主成分分析-SVR 法预测模型,消除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影响,降低了维数。范敏等(2012)[10]以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因素作为影响物流同区发展和规模需求的主要、易量化的因素进行建模,以政策、人才等不宜量化的影响因素为修正指标,确定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物流园区规模进行需求分析。徐璐(2015)[11]深入研究了物流园区与产业联动现状、物流园区与产业联动模式、联动模式选择等内容,从发展思路、环境特征、联动主体、联动主要手段四个角度提出了四类模式的发展方向,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联动模式选择的流程、方程与模型,以增加物流资产的流动,促进产业物流交易。
Alan McKinnon(2009)[12]提出了一个模型,显示了影响物流用地需求的一系列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制造业的外包,油价上涨和库存成本降低,向铁路和水运的模式转变,在线零售的增长,仓库技术的进步,废物供应的重新配置等)。Wenjia Zheng等(2012)[13]提出了,提出了基于中国国家标准四类的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研究的新思路,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建立了Odel模型解释新物流园区与土地用地基准之间的关系。Frank P. van den Heuvel(2013)[14]调查分析了荷兰南部的土地分配政策,表明了市政当局应当制定区域政策,以使土地分配政策可以更好地刺激物流公司之间的集中,实现物流集中区的区域优势。
(3)从物流需求及作业能力的角度进行研究:
陶经辉等(2005)[15]综合考虑了影响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的多种因素,采用了多因素的专家群决策方法,从而得到各物流园区的具体规模,并通过构建合成权重矩阵和评分矩阵,确定各物流园区规模的分摊比例,有效地反映了各物流园区的规模分摊。潘静静(2010)[16]提出了涉及多个物流园区所在区域内的物流量应进行合理分摊,并利用分摊物流量计算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并得出了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确定方法。李超杰(2011)[17]的研究引入了“分货类物流作业量系数”,由此估算区域分货类物流作业量,进而确定区域内单个物流园区分货类物流作业量。再将物流园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通过对物流园区各功能区面积求和的途径来确定物流园区规模。高群(2018)[18]通过建立物流园区用地规模与港口吞吐量之间的关系,从港口功能特征、集疏运体系、用地条件三个方面进行甄别性分析,判断不同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下的港口物流园区的用地规模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特征,并从中得出了其关系的区间范围。关宏志等[19]运用空间供需平衡原理提出了流供给模型和一个物流需求模型,根据物流量守恒的原理,提出一个预测物流中心占地面积的模型。
研究现状小结: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物流园区用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区划分、投入产出比的分析、物流需求量和作业量的分析,从发展现状、物流量预测的角度考虑,运用建立约束模型或表达式预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评估园区面积合理性,部分研究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借鉴和分析。但是分析不同确定物流园区规模方法的合理性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研究并没有给出参考指标的取值范围,基本是通过建立模型来规划物流园区。由于各地物流园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很多情况下公式套用有较大的偏差。基于此,本研究有必要从经济收益和物流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确定物流规模的合理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物流园区的案例分析,明确参考指标,并尝试确定其取值范围。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