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力真空泵控制器硬件设计文献综述

 2023-04-08 22:06:54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安全财产,是汽车高速行驶的重要保障[1,2]。汽车制动系统对车辆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先进的制动系统广泛应用于许多车辆[3,4]。由于道路车流量和交通事故的不断上升,各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都致力于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走-停巡航(stop&go,S&G)、主动避撞(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CAS)及紧急制动辅助(emergency brake assist,EBA)等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此类驾驶辅助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均须对汽车的制动压力进行主动调节[5-7],从而避免多种危险工况。电子真空助力器是目前国内外在汽车上应用较多的辅助制动装置之一,而真空泵是给助力器提供负压的设备,旋片式真空泵是最根本的真空获得设备之一,目前,旋片泵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轻工、石油及医药等领域[8]

1.2研究意义

大多数学者通过建造泵的模型,通过性能分析,对于泵进行设计优化[9-11],或者是对真空泵的检测设备进行研究[12-14],亦或者是对于真空泵的噪音与故障分析[15-18],近几年也有了对于真空泵的辅助制动系统的控制研究[19,20],但对于将真空助力器中的泵设计为双压力的研究寥寥无几,本研究借助双压力传感器、电机驱动等硬件设计,完成对真空泵两种信号采集的开发,设计用于电动汽车的双压力真空泵硬件控制系统。

2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真空获取设备的生产已有将近90年左右的生产制造历史,经过几代人的技术积累,目前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等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规模[21]。但是国内真空泵制造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无法满足国内的市场要求,高端产品过度依赖进口,而低端市场利润较低且竞争十分激烈[22]。我国的真空泵市场十分巨大,旋片式真空泵又占据了真空泵设备销售情况的第一位。但这个销售情况也仅限于油封式旋片泵,在干式旋片泵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式旋片泵基本没有。旋片式真空泵的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其对工艺设计、加工及装配精度的均有很高要求,特别是对于干式旋片泵,其核心部件对材料的要求很高,这也是导致我国干式旋片真空泵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3]。随着厂家在旋片式真空泵研发方面投入的加大,国产旋片泵的性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与国外仍存在很大的差距[24]。近几年,电动真空泵也在蓬勃发展[25,26]

2.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经过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在旋片式真空泵,的设计研究上已经相当成熟,针对不同领域,也都有相应的系列化产品。在理论研究反面,有几名研究者较深入的分析了旋片式机械。Somayajulu(1971),Jordan(1979),Hickman and Neal(1984),Edwards(1994)研究了偏心式的旋片式压缩机。Parriot and Urban(1975),Huang et al.(2003)研究了同心的旋片式祸轮机和压缩机。这些学者建立的模型,大多认为旋片压缩机是一个完美旳密封机械,忽略泄露对排气量的影响。Fukuta et al.(1992)通过求解纳维叶一斯托克斯体力学方程,研究了旋片压缩机内部叶片间的泄露问题。Huang and Yang(2008)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测试基元内气体压力的变化,来显示由于气体泄露引起的设计计算与工程实际的差异。Ooi(2008)在考虑泄露的情况下,对旋片式压缩机的性能进行的较准确的评估[27-29]。Magna(2018)在现有真空泵的基础上相继研发出车用真空泵粘合剂和申请到机动车真空泵相关专利[30,3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