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靶车的背景及现状
移动靶,以小口径步枪立姿向距离10米的移动靶射击。
移动靶项目,靶车用电气操纵,它跑完10米开阔地的时间分快速和慢速两种,快速为2.5秒,慢速为5秒。是对与射击地线平行方向的移动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跟踪射击。每发射击之间只有短暂的间隔供射手分析、判断和准备。射击一经开始,就必须连续射完规定的弹数,不得中断。因此,要求射手具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自控能力。
移动靶多为跑动的猪靶,故又称跑猪靶。最原始的靶车应该算是人工举靶,通过在射击区域内挖凿壕沟,相关人员在壕沟内行走来进行移动靶的训练。但这种方式对于举靶者存在一定的风险,工作量也十分大,而且环境要求很严格,因此不能获得大面积推广。而另一种稍微广泛些的直线运动靶,主要应用于室内和单一科目的射击训练,通过铺设轨道的方式使靶车在轨道上运动,但是不能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运动的路线。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移动靶车都是以铁轨作为轨道,早期是将移动靶安装在滑动的小车上,依靠人工带动产生的惯性力使靶车向前移动,靶车只能按照预设的轨道直线移动。而根据国标要求,有些射击试验需要射击移动的目标,出于安全考虑,射击试验过程中不能有人员出现在移动靶车上,所以必须使用远程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靶车的行驶方向以及行驶速度的控制,这个项目分标准速和混合速两种。标准速项目是猪靶先跑30次慢速,再跑30次快速,射手共射60发子弹。混合速项目是快速与慢速的猪靶不规律交替出现,射手事先是不知道猪靶的速度的,要等目标出现后临时判断。这个项目共射40发子弹。为了普及移动靶射击,国际射击联盟又制定了用气步枪射击移动靶的项目,距离为10米,目标为缩小的跑猪靶,射击方法与小口径步枪相同,因此现在的大多数靶车是靠电子操纵的。一般的移动靶车,包括车体、导轨、控制系统,其中车体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下方的车轮组、传动系统及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为软轨,车轮组包括两个引导槽轮及两个承重轮,两个引导槽轮沿车架纵向设置且搭载在软轨上可沿软轨滑行,两个承重轮沿车架横向设置且位于前后两个引导槽轮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靶车配备有较厚的防护钢板和防跳弹橡胶,移动和停位时产生的惯性较大,难以控制。如若根据实际需要变更移动路线就需要重新铺设轨道,不但浪费时间、代价高,安全系数低,给射击带来跳弹隐患,而且零件复杂,设备昂贵便携性差,体积大重量大,不能随时移动,能源消耗也大,给使用者带来非常不便。
2.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反恐训练的要求,在警用的手枪、步枪射击训练或者比赛中,他们要求靶牌能够在预定的方向上随机移动,并且具有转动隐现的功能。以此来模拟实战中歹徒的随机移动与躲藏,因此需要靶机能够在室内室外都可以方便使用。在打靶训练中靶车不但要能够根据训练项目随时调整靶机距离,而且可以快速的变更移动路线,以实现直线、曲线等多向运动模式,来满足现代化、多科目的训练目的。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