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采摘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2023-11-21 09:38:23

文献综述

1.农业机械手的现状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

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收获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8年),采用的收获方式主要是机械震摇式和气动震摇式,其缺点是果实易损,效率不高,特别是无法进行选择性的收获。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机械手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包括荷兰、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在收获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验成功了多种具有人工智能的收获采摘机械手,如番茄采摘机械手、葡萄采摘机械手、黄瓜收获机械手、西瓜收获机械手、橄榄采摘机械手和蘑菇采摘机械手等。

在国内,果蔬采摘机械手的研究刚刚起步。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木球果采摘机器人,主要由5自由度机械手、行走机构等构成。采摘时,机械手停在距离果树3-5m处,操纵机械手对准果树,然后控制机械手的爪摆动剪断树枝摘取果实。这种机械手的采摘效率是人工采摘的10~26倍。而且,采摘时对母树的破坏较小,采摘破损率小。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

2.发展趋势

机械手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着下面的四个方面。

(一) 重复高精度 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如果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来测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气动伺服技术走出实验室和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成套化。气动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