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火灾作为人类学会使用火之后一直伴随人类的灾害,其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挽回的,而且极易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虽然完全避免火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人们采取很多的措施来解决火灾,而采用灭火剂在火灾初期进行灭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哈龙灭火剂是在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哈龙灭火剂主要有130(CF3Br)和1211(CF2ClBr),因为其电绝缘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灭火性能高,使用范围广、无腐蚀、低毒等优点而被人们大量使用。然而科学家Andersen Stephen O[1]发现哈龙灭火剂在灭火时分解产生的氯、溴原子会作为催化剂促使活泼的臭氧转变为稳定的氧分子,从而破坏臭氧层。臭氧层有三大作用,其中一种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9年通过了《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给缔约国分阶段减少生产和使用哈龙系列灭火剂。我国也承诺于2005年停止使用哈龙灭火剂,于2010年停止生产哈龙灭火剂。
气溶胶灭火剂作为哈龙灭火剂的替代品之一,因其ODP(臭氧消耗潜能)和GWP(温室效应潜能)[2]都较低而受到很大的关注,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气溶胶灭火剂。
气溶胶灭火剂有很多的优点,如气溶胶灭火剂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污染小,可以长时间保存,燃烧后喷出的气溶胶遵循布朗运动,对于封闭的灭火空间可以实现完全淹没。气溶胶灭火剂的这些优点决定它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如飞机、坦克、轮船和通信基站等地方。
2.相关研究
气溶胶灭火剂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契柯夫[8]发现,其配方为:40%的氯酸钾,20%的硝基胍尿素,28%的碳酸盐等,再加少量的其他物质。
德国其公开的专利[9]中,硝酸钾的含量为56%~63%,线性酚醛树脂的含量为12.5%~15%,碱式碳酸镁的含量为23%~29%,以及1.5%的加工助剂。
美国人在气溶胶灭火剂配方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Back G, Boosing M, Forssell E所设计的三个配方[10],在三个配方中都使用了钾盐来作为氧化剂,配方一:50%的碳酸钾,10%的碳酸钾,8%的硝酸钾,25%的碳酸氢铵和7%的含钾的混合物。配方二:75%的硝酸钾,23%的环氧树脂和2%的镁。配方三:77%的硝酸钾,18%的环氧树脂,4%的碳酸钾和1%的镁。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