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916000720113 王璐玥
1 坦克炮控系统
坦克炮控系统也称为坦克稳定器,是坦克火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1]指出,坦克炮控系统是坦克火力控制主线末端的执行系统,承担着稳定坦克火炮/炮塔的作用,使得坦克行进间也能精确瞄准目标,是充分发挥火控系统性能,实现“先敌开火、首发命中”的重要保证。文献[2]指出,坦克身管既要跟随炮塔在做水平旋转运动,又要在垂直方向做垂直俯仰运动。因此,坦克炮控系统由水平向炮控系统和垂直向炮控系统共同组成,水平向炮控系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2 炮塔水平向旋转动力方式
2.1电液式系统
文献[3]指出,最早的坦克驱动系统使用电液式系统,驱动动力一般使用车上的24V供电系统,它一般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和一组电瓶组成,它需要穿过炮塔座圈向炮塔内供电,在炮塔内驱动一个电动机,该电动机又驱动一个液压泵。这样,电能就能转变成液压能,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液压能蓄存在蓄压器中。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流经一伺服阀,该阀控制着使用液压马达或液压活塞的炮塔驱动装置。液压式驱动系统虽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越性能,但是,液压式驱动系统存在如下缺点:液压控制元件抗污染能力差,对工作油液的清洁度要求高;油温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液压元件维护不当时,容易引起外漏,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2.2全电式系统
因此,后来人们逐渐用全电式驱动系统代替液压式驱动系统。而全电式战斗车辆的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构想是战斗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器、装甲和传动系统全部采用电力方式。文献[7]中指出,最早采用电传动技术的是法国“圣沙蒙”坦克,该坦克的座圈电机由4缸汽油机带动直流发电机,再驱动直流电动机,带动方向机旋转。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直流电动机控制方式要比机械变速器控制方式方便得多。一战末期,法国FCM公司成功研制了采用电传动的2C重型坦克,同一时期,英国、德国、美国也分别试制了采用电传动的坦克。文献[4]中指出,一战、二战期间,国外大部分坦克座圈电机均采用这种电传动方式,例如德国人研制出的“虎”重型坦克和“鼠”式电传动坦克。1960年,美国将M113车的传动装置更换为电传动系统,当时也称作电力变速箱。开始时采用硅整流器,控制部分的体积相当大,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传动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得到缩减,达到完全与机械式传动装置相竞争的程度。文献[7]介绍了,1992年,FMC公司将类似的电传动装置安装在AAV7两栖装甲车上,该战车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电传动系统,并使用了新兴的感应电动机,这也可以说是二战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电传动装甲车。文献[5]指出,欧洲在电传动装甲车的研究上别出心裁,他们没有使用美国的感应电动机,而是着重了永磁同步电机。例如,1986年,德国国防部在“黄鼠狼”步兵战车上安装了永磁同步电机。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