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一氧化碳报警器设计文献综述

 2023-11-01 11:14:19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提高,现代化、智能化的多功能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全国燃气行业发展迅猛,液化气、天然气、煤制气等城市燃气作为清洁能源已在工商业和城镇居民用户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快速进展,燃气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开端的大规模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实施,意味我国城市燃气将大踏步的进入“天然气时代”。西气东输工程,在西部优势资源和东部广阔市场之间建立起了一座“金桥”,西气东输工程投入使用后,每年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天然气。城市燃气的普及与应用无疑对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提高具名的生活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燃气的广泛使用,由于燃气泄漏所引发的爆炸、中毒和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为了使燃气更好地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减少并杜绝各种因燃气泄漏而引发的爆炸及火灾事故,各燃气使用单位及居民用户选择一种适合的气体报警器实为必要之举。

能否及时报警是极其重要的,在在公共场所或家庭同等重要。一旦发生火灾,提早报警,可以及时将火扑灭,以免小火酿成大火灾,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小经济损失,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目前常用的有感烟、感温和可燃气体火灾报警器。像家庭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燃料时,安装一个可燃气体报警器,但出现漏气或者着火时,报警器能够立即鸣笛报警,告之主人及时采取措施。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几乎不溶于水,不易被活性炭吸附。当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CO,如人体短时间内吸收较高浓度的C0,或浓度虽低,但吸时间较长,均可造成急性中毒。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超过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的200-300倍,当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到5%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损害,达到60%时就会昏迷,达到90%就会死亡。

由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普遍性和隐蔽性,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很好的监控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并且在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能够报警提高人们注意力,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另外,一氧化碳还可以燃烧,但一定的空间内充斥了足够量的CO时,还必须避免火光的产生。

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目前的气体报警器的现状,设计制作的一氧化碳报警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国内外现状:

可燃气体报警器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外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起源和发展: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及开发气体传感器,且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性要求提高; 另一方面是因为传感器市场增长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据有关统计,美国1996年一2002年气体传感器年均增长率为27%~30% o随着传感器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提高,传感器口益小型化、集成度不断增大,使得气体检测装置(设备)的体积也逐渐变小,提高了气体检测仪器的便携性,更加利十生产、运输及市场推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