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岩石颗粒半径作为岩石材料的内在属性,对岩石的宏观力学行为和渗透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BPM模型作为一种描述岩石材料力学行为的有效工具,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关于岩石颗粒半径对BPM模型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石颗粒半径、BPM模型等相关概念,并回顾了岩石颗粒破碎机制、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次,重点综述了岩石颗粒半径对BPM模型参数的影响研究现状,包括颗粒半径对岩石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的影响,以及对孔隙度、渗透率等渗流参数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岩石颗粒半径;BPM模型;颗粒破碎;孔隙结构;渗透特性
1相关概念1.1岩石颗粒半径岩石颗粒半径是表征岩石颗粒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颗粒的等效粒径来表示。
常见的等效粒径定义方法包括筛分法、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等。
岩石颗粒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渗流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1.2BPM模型BPM模型(Bonded-ParticleModel)是一种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它将岩石材料看作是由大量相互接触的颗粒通过一定的胶结强度连接而成的非连续介质。
BPM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如颗粒破碎、裂纹扩展、剪切变形等,在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