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污泥-煤泥协同燃烧的背景、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全国干污泥的产量约800万吨,折合成80%含水率的脱水污泥约4000万吨[1]。与污水处理率的快速提升相比,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形势十分严峻,其中只有小部分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处置,而其余的污泥直接排放或者露天堆置,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泥焚烧具有减容率高、处理速度快、能杀灭一切病原体、可以回收能量等优点,是目前公认最彻底的处置方法。脱水污泥经加湿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减量率可达到95%左右,污泥中的有机物焚烧干净,重金属也以固态留在灰渣中。焚烧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产生的污泥,使环境和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该技术有很大的推广应用空间[2]。目前,将污泥与煤按一定比例掺烧是污泥焚烧较为主流的方法,可以将污泥最大地减量化[2],焚烧后污泥中的有机物被氧化,重金属被固态化留在灰渣中,产生的灰渣还可以用来制砖。但是煤泥作为洗煤副产品,近年来的产量也逐年攀升,将煤泥与污泥协同燃烧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污泥和煤泥水分含量高、灰分含量高、发热量较低,因此,可以构建基于污泥-煤泥协同清洁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处理处置技术体系,对于实现污泥-煤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避免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污泥-煤泥协同燃烧过程中的高效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排放规律问题开展污泥-煤泥耦合燃烧特性研究,将为实现城市污泥-煤泥耦合燃料协同燃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文献综述
2.1污泥与煤泥的燃烧动力学分析
2.1.1污泥的燃烧特性
屈会格[5]对污泥与煤粉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常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污泥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与煤差别很大,污泥的含水量很大,较容易干化失水,可燃成分占总含固量的比例小,灰分含量大,而且污泥中的挥发分的含量在可燃成分中占主导,固定碳的含量较少。污泥的灰渣熔化温度比煤要小,煤粉中掺混污泥会使混合物的灰渣熔化温度降低,并且随着掺混污泥的比例增加,混合物的灰渣熔化温度逐渐降低,对混合物进行可磨性分析,掺混污泥的含水量在30%左右,掺混比例在5%、10%、15%时,混合物的可磨性与煤相比变化不大。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比煤中的含量高很多,煤中掺混污泥会使混合物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大幅增加。
(2)通过先进的热分析方法对污泥和煤的混合物进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发现煤与污泥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煤和污泥的失重和放热曲线也有所不同。污泥的失重和放热曲线相对于煤,都明显变窄。与煤的燃烧不同,污泥挥发分的燃烧的放热峰与失重峰有一个大约60℃的放热滞后出现。然而煤的燃烧放热和失重是同步的。混合物的曲线介于两种物质之间,并接近比例大的那种物质。污泥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比煤的低,煤中掺入污泥使混合物的着火与燃尽提前。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大于污泥,掺入污泥后燃烧综合特性恶化。基于放热曲线将燃烧过程分为两个区段,结果污泥的第一阶段反应所需活化能最低,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最高。这反映了污泥挥发分结构简单含量大,容易析出燃烧,但是固定碳的含量少,在温度较低时燃烧,较之煤中的碳燃烧不够剧烈,活化能最大。混合物两个阶段的活化能均介于煤与污泥之间,且经过加权平均后所得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非常接近,可以认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燃烧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性,至于是不是线性相加的完全独立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1.2煤泥的燃烧特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