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式作为一种反应客观世界的数学模型,在学生的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分式的变形、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打下基础,掌握本节内容对于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新版与旧版对比可以发现,分式依旧作为独立的章节存在,由此可见分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八年级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从心理上愿意去验证,愿意去猜想,从而激活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来说,初中生已达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要想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从而达到主动提高的目的,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和总结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要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分式学习中,首先要回顾的应该是分数,类比分数与分式无疑是学习分式的最好方法,而在苏教版教材中,分式的后一章节是反比例函数,学习反比例函数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要学会分式,所以,分式的学习有着过渡的作用。分式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学分式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运用类比思想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参考文献
[1]卓立波,徒旭波.一样的素材,不一样的呈现——“分式的基本性质”的优化设计[J].中学数学月刊,2015,(09):27-29.
[2]于彬,王师森.《分式的基本性质》(1)的教学设计及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15,(02):27-29.
[3]刘继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J].中学生数学,2013,(2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