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一直以来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扶贫问题是我党的重大关切,而我国从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农村“扶贫”这一概念,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去实施扶贫计划,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1978到2018年,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累计减少7.5亿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截至2018年底,仍有1660万人口没有实现脱贫脱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要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由此可见,扶贫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在2020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线上支付这一新模式,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空前的规模迅速发展。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中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超过平均水平(57%)2.6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是全球第一。2018年1-9月,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达428.2亿笔,金额为199.2万亿元。移动支付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而农村地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接入和覆盖,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支付冲击了我国社会传统的消费模式和形态,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这一条件下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买卖的区域性限制,能够做到买和卖的地域分离,破解了贫困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存在的劣势,使人们在家就能买到远在千里的物品,给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巨大助力。
(二)研究意义
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出现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虽然有别于传统模式,但其本质仍然是经济活动,由市场主导,具有趋利性等特点,因此同样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而农村的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在网上开店售卖产品,而是包含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综合体系。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实现彻底实现脱贫的目标。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以政府领头、多方参与的电商扶贫活动,本文对已经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活动的地区政府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和启示。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一)关键问题
1,厘清本研究中所涉的基层政府、电商、扶贫等关键概念;
2,认真学习和把握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反贫困理论等,搞清楚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且把握它们与本研究的关系,即它们何以能够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