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30多年来,苏州的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人口和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综合实力逐年提升,逐渐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江南现代都市。
然而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当前城市发展面临土地空间、环境、人口、能源资源方面的瓶颈约束和巨大压力,难以为继形势逼人。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苏州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空间资源,改善环境水平,需要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潜力挖掘和优化调整。
二、发展历程城市更新的概念源于西方的城市更新运动。
伴随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与探索,其理念经历了从形体主义到人本主义、从推倒重建走向渐进式谨慎更新、从单纯物质层面走向综合更新、从地块改造提升走向区域整体复兴的转变,进入了全新的城市复兴阶段。
在我国,城市更新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围绕城市更新在我国国情背景下的内涵和现实选择,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城市更新的理解。
总的来看,城市更新逐步发展成为针对存量空间开展的从理念到范式、从任务到实践的系统工作,并通过存量规划得以实现。
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1、理论研究时期(1960-2000年)国外的城市更新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城市更新理论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存量等概念被引入城市更新领域,城市建成区的存量空间成为城市更新关注对象,但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