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东大周边地区“硅巷”创新空间规划设计06文献综述

 2023-08-28 15:22:20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背景:

打造城市“硅巷”,是今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建设创新名城的重要抓手。玄武区位优势明显、高校院所众多,拥有高等院校9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6所,还拥有各类科研院所20余家,企业、人才、服务配套等各类创新要素富集。作为中心城区,可新开发利用的土地较少,空间发展瓶颈较为突出,但存量载体相对较多,选择“硅巷”发展模式,既是优势所在,也是出路所在。对照市级要求,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玄武因地制宜启动城市“硅巷”建设,制定出台《玄武区“硅巷”建设工作方案》,力求做好存量载体再开发、再利用文章,推动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要素高度汇聚,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实现主城经济产出大幅提高、低效载体转型升级、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为玄武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意义:

在研究东大周边2.6平方公里(玄武壹项限)的基础上,探讨由智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引发的新业态、新服务、新休闲等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带来的新设施、新功能、新景观、新空间等,寻求玄武“硅巷”创新发展的策略与空间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对标学习纽约“硅巷”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复兴的先进经验,将玄武“硅巷”元素与“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活力要素充分对接,与城市空间更新有机结合,加快开放式创新空间打造,降低创新成本,推进中心城区创新收益增值,推动业态更新、产业升级。

  1.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

理解创新内涵:创新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并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创新理论。熊彼特对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 (invention)进行了区分,强调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根本不一定必然是任何一种的发明。

挖掘创新潜力:产业集聚通过知识与信息溢出对创新产生影响,除了创新的空间集聚外,大学、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商务服务等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和制度为创新活动提供环境。良好的景观环境、田园化的空间布局以及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等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并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创新主要受到核心要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环境以及支撑条件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挖掘具有创新潜力的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成为硅巷成功建设的关键。

难点:

硅巷建设目的在于集聚人才,激发地区活力。而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创造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空间,营造有活力的场所,同时聚焦某一方面,是方案设计的难点所在。

  1.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