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
1.“硅巷”在国外发展情况:
“硅巷”兴起于90年代,是一个没有固定边界,也无特定地点的“虚拟科技园区”。从空间上来说,初期的“硅巷”发源于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3街交汇的熨斗区及周边街区,后来不断扩张到其他地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硅巷”现在通常是指基于中心城区的产业转型模式打造的无边界科技创业园区。
2.“硅巷”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国内对“硅巷”也越发关注,部分一线、二线城市如上海、南京、西安,已关注“硅巷”模式,并已经或正尝试纳入政府规划。上海市静安区借鉴天然条件相似的“硅巷”经验,瞄准提升区域内众创空间能级,着力打造“上海国际创新创业活力区”。2016年西安也开始在城市中心区打造倍格“硅巷”。2019年。南京开始把做优创新载体放在突出位置,整合设立15个高水平的高新园区,同时在玄武、秦淮、鼓楼等中心城区探索建设城市硅巷,推动创新载体与高校院所、城市空间的有效融合,并以此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引擎。
3.创新文化与“硅巷”模式
创新文化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是以“创新”为内核的文化体系,是内化成为人们以求新图变、超越突破的共同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价值取向、认知方法等的总和,这种共同价值观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思想、发掘创新主体的创新潜力,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让创新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氛。创新文化作为“硅巷”发展的精神支柱。
4.参考文献
[1]邓智团 . 创新型企业集聚新趋势与中心城区复兴新路径——以纽约硅巷复兴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22(12):51-56.
[2]姜琴.陆红姝. 从纽约硅巷经验谈南京硅巷建设建议[R]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