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3-03-22 11:03:48

PBL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提高科学素养不仅仅是了解必要的学科知识,更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具备知识的应用能力。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开展为科学教育提高学科素养提供了良好平台。本文对“项目式学习”“PBL教学法”相关主题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解了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PBL教学法; 实验教学;

  1. 引言

从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开始,课程目标由培养学生获取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具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教育目标的改变引起了学习方法的改变,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成为了当下被火热讨论的教育主题之一。项目式学习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和设计创造等能力。所以,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建设性新思路。本文从项目式学习、设计性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1. 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项目式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的欧洲,这种教育方法最开始应用于培养建筑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通过当地学院比赛的流行化使得项目式理念得到普遍认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基于项目的教学法盛行于美国,渐渐实现多领域、多层次的延伸。[1]但“项目教学法”作为专业名词是由教育家杜威的学生克伯屈于20世纪30年代在《项目方法:有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一文中提出。[2]随着各国教育理念、方法和经济、交通、科技水平的发展,项目式学习在全世界传播发展,涌现了众多学者致力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

由于研究起始时间较早,以美国为例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较少探讨理论,更多地将研究内容放在了基于PBL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应用实施、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及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

Warsono和Hariyanto在《主动性学习:理论与评估》[3]一文中将项目式学习过程概括为计划、创建、实施三个步骤,纽约市教育部也对这三个步骤做出进一步的阐释。根据学习过程的安排,可以总结出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模式,主要包括目标学习模式、建构性体验学习模式和美国巴克项目式学习模式。[4]目标学习模式是由克伯屈提出的,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继续细分,例如:项目式学习可以以真实产品作为最后的学习结果,教学成果通过物质的形式外化表现,即成果展示式;艺术欣赏类课堂中,教学期望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培养,以情感体验作为教学依据,即情感参与式。建构主义关注学情,在学生原有知识能力条件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巴克项目式学习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美国巴克教育学院并拓展制定了六条高质量的项目学习标准来确保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