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VR新闻发展现状及利弊分析文献综述

 2022-11-27 16:26:14
{title}{title}

文 献 综 述

VR新闻是一个新型产物,虽出现较晚但是由于具有较大传播优势在不断发展。同时VR新闻的发展为新闻传播形式开辟了一个崭新局面,更有助于加强读者与新闻的深层互动,加深新闻的真实感以及接近性,将新闻的五大要素的特点体现的更加具体。但同时由于VR新闻的深度浸入式体验也给新闻伦理问题带来了更为明显的挑战:血腥,伦理,悲剧等等带有严肃道德意味的新闻报道在VR新闻报道中面临着巨大的道德困境,VR新闻加深了悲剧新闻的痛苦与难堪。因此如何约束VR新闻的发展,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最优将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话题。

论文具体通过三个大的内容版块来展开。首先是对于VR新闻的解释说明,并且对其背景进行充分阐述,详细分析VR新闻的来源、发展以及应用,将国内目前的VR新闻应用现状进行概括与总结。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国内的VR新闻应用实例(不低于三例)进行具体情况分析,总结出国内VR新闻发展的特点(利与弊),在总结过程中借助国外VR新闻的一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展现国内VR新闻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三部分则是通过第二部分总结的国内VR新闻的缺点进行方法建议,对于未来中国VR新闻的发展提出解决措施与以及最后国内VR新闻发展的未来前景设想。

VR新闻的传播理论方面借助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打好基础框架,明确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型,即信源-信道-信宿的互动传播模式,辅以噪音及编码解码等必要的元素。同时,由于VR新闻是个网络时代新产物,需要更多的借助钟瑛《网络传播概论》解释的网络传播新特点与新现象,从当前网民的构成状况及其群体特性、网络新闻的现状与特点、网络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网络传播研究的现状与前沿等方面对传播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些方面都是对大众传播的细化补充,使得VR新闻的传播研究可以更为精准。而VR新闻的影响效果方面则借助《受众分析》一书从原理解释受众选择和接受效果,同时解释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书中提到了行为性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出现又为媒体区分出了受众,这些研究使得原本以为受众毫无个性可言的媒体意识到,受众在当下的时代仍然具有自主的选择能力。呆板的受众在这里转为了个性的受众,于是媒体从大众受众传播又趋于分化受众传播。由此,也就产生了那些针对特定目标受众的专业媒体,大众的自我选择使得媒介需要不断为受众传递着与众不同的信息。这样也可以解释VR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

理清了VR新闻发展中传受方两个大方面的概念后,我便着手对国内VR新闻发展的现状与利弊进行理论性分析与研究。

孙楠在《新闻的真实性与VR新闻叙事》中说明了VR新闻为新闻真实性带来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指明VR新闻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另一种伤害。孙楠指出新闻工作者只是新闻的“搬运工”,新闻不再由他们策划。通过 VR 还原新闻发生前后的情境,使受众身处其中,为受众营造一个更逼真的新闻现场,这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新闻都更具冲击力,更加真实。受众在“亲历”新闻的过程中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以及感官生理的限制直面新闻人物,深度参与新闻现场,全面感受事件细节,以个性化视角获得全面、逼真的多元化感官体验。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判断和处理则由受众自己选择。但同时VR新闻属于新兴领域,它存在一些很明显的问题:叙事语言还没有形成;冲击新闻的本质真实;“噪声”超载。

张黎《VR报道中隐私权与知情权平衡策略分析》中则是提到了VR新闻的另一个明显优缺点:VR报道保障公众知情权以及VR新闻挑战公众个人隐私,甚至造成二次伤害。这也是VR新闻的一个明显特点。

而王志群在《VR技术在视频新闻制作中的应用分析》中提到了VR技术对于新闻报道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以内容为王,与用户深度互动。尽管视频新闻制作的方式和理念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但是内容才是新闻的核心。通过 VR 设备,受众仿佛亲临现场,目击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在参与过程中,没有外界干扰,受众可以获得专属的自我认知,理解新闻事实。传统新闻提供的新闻事实有时片面,受众对新闻有一定的防备心理。VR 新闻通过场景的重现、实时直播等,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一一呈现。VR 技术还能提升新闻制作的广度和深度,媒体通过追踪社会热点,利用 VR 技术重造虚拟场景,加强受众的认知深度和交互能力。

随着现实科技的发展,以及受众日益提高的观看需求,新闻也在不断提高它本身的趣味性与可看性,VR新闻的全景模拟则极大的满足了受众的这一需求,蓬勃发展起来。但是,VR新闻也在发展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种超出技术层面渗透到道德层面的问题更加令人担忧。对于隐私的侵犯,对于悲剧的加重,对于新闻背后的真相的浅薄化理解等等都使得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加的表面。

无论VR技术如何发展,技术永远都只是推动新闻发展的利器,它无法凌驾于新闻本身,借助技术实现新闻更高层级的意义是我这篇论文的着眼点。国内的VR新闻目前来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创作VR新闻,以及如何规避VR新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都是我想要去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不论怎样,VR新闻将在未来的新闻事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其中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克服与改正。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李颖等译.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钟瑛.网络传播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6.

[4] “VR新闻实验室”在北京成立 [J].新闻战线,2016(17).

[5] 陈紫薇.新媒体及新闻传播热点问题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0).

[6] 孙楠.新闻的真实性与VR新闻叙事. [J].现代交际,2018(12).

[7] 王志群. VR技术在视频新闻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J].视听界,2018(03).

[8] 蒋一排 王艳秀.“欧洲杯”有哪些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J].中国记者,2016(09).

[9] 张黎.VR报道中隐私权与知情权平衡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18(12).

[10] 郭祎.VR 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多重影响及前景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

[11] 徐皞亮.媒介技术视野下VR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探究[D].湖北:湖北大学,2017.

[12] 胡宁钰. VR新闻中的媒介失范问题及原因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5).

[13] 孔少华. 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14] 潘晓婷. VR新闻中的真实边界:符号重组与现实建构[J]. 当代传播,2019(2).

[15] 高旭. VR技术应用于新闻实践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策略研究[D].河北: 河北经贸大学,2019.

[16] 梅新玉. VR新闻与媒体融合的影响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4).

[17] 陈心茹. VR新闻与新闻可信度[J].中国报业,2019(11).

[18] 张文挺.基于AR、VR的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传播领域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9(22).

[19] 张钊瑜. VR新闻对新闻传播业态的重塑与反思[J].新媒体研究,2019(6).

[20] 毕子悠 李晨冉. 我国灾难新闻VR报道的困境与出路[J]. 青年记者,2019(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