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一、纪实类短视频的研究与定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碎片化使用趋势的延续以及对多媒体内容的消费习惯的深化,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各种移动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促进短视频种类丰富。关于短视频的概念众说纷纭,学界对短视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2013年戴景丽在《微视频的内容定位与盈利模式》一文中提出'微'的概念,认为其指的是时间的长度,也可以说是时间上的跨度。2015年张斌在出版的《新媒体微视频》一书中指出“新媒体微视频“微(超短)时”(30~300 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 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元或数万元每部)”的特征。2016年2月李昕怡在《短视频时代,来了》一文中指出:'短视频'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中的'长视频'而言,指的是拍摄时间在30秒内的视频。易观智库在《中国短视频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将短视频定义为:是指视额长度不超过20分钟,通过短视频平台拍摄、编辑、上传、播放、分享、互动的视频形态,通盖记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微电影、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2017年李晓彤综合了前面的研究,将短视频定义为是指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最长视频长度不超过20分钟),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之间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由于国内短视频的种类繁多,信息承载量大,通过上述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短视频是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作为主要传播的平台,且短视频的定义紧紧围绕着视频长短,被认为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算(时长不超过二十分钟)、多媒介融合和可实时分享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而以往对于短视频的论文很少涉及到对于纪实类短视频的定义,近年来兴起的纪实类短视频,如“一条”、“二更”、“新华15秒”等在一些平台上逐渐产业化,形成系列。它们与微纪录片有相似之处,都有制作周期短、个性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时长短、实时话题等特点。因此文本根据上述所有文献研究及丁雷在《纪实短视频的生产传播创新与发展路向》中对纪实视频的定义,将纪实类短视频定义为是指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算(时长不超过二十分钟),以真实性为原则,取材于自然和社会,具有广泛参与性、生产传播高度场景化的非虚构的活动影像。
二、纪实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语境下,纪实类短视频融合了文字、声音和图片,更加迅捷的向人们展示信息,满足用户的表达需求和分享诉求。卡思数据发布的《2017短视频行业白皮书》指出,未来短视频所涉及领域发展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其广告规模将发展到一定量级,会形成新的用户群体。对于短视频的传播形态,方方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短视频热潮解析》中对短视频发展形成热潮的原因进行分析:短视频依靠智能移动终端,紧随4G网络应运而生,由于能够将用户在社交软件中的社交圈直接转移到短视频应用之中,因此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受众从传统视频网站的被动观看模式转化为主动参与的模式,让受众在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而郭全中在《风口下的短视频行业研究》一文中,将短视频企业按照是否内容制作为主导而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分发型的短视频企业,比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秒拍、小咖秀及今日头条等;另一种是内容主导型,是指基于内容的创业型短视频企业,像'一条视频'、'二更'和'日食记'等都是隶属于此类型的短视频企业。
《微纪录片“一条”视频研究》一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出发,认为纪实类短视频的运营团队通过策划和选题对用户进行期待,进而引起用户的共鸣和传播。强调了明确的策划选题和内容定位是纪实类短视频赢得稳定受众的重要条件。
韩飞和何苏六在《新媒体的生产传播创新与发展路向—以纪实短视频为例》中总结了纪实短视频有三个特点:生产传播主体多元化、平台化;传播文本叙事灵活化、片段化、感官化和传播移动化、接受碎片化、分享社交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