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被掩埋的巨人》是日裔英籍作家、201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描述了一个英国后亚瑟王时期带有魔幻寓言色彩的故事,于2015年首次出版。《亚瑟王之死》是由马洛礼编写、卡克斯顿校印的一部传奇。它是早已传遍欧洲各国的关于英国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寻求“圣杯”故事的一部文库,是英国文学中的第一部小说,还有人认为是英国的一部散文史诗。亚瑟王之死可谓是以英语写作的亚瑟王传奇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许多近代的亚瑟传奇作家都把马洛礼的亚瑟之死当作首要的资料出处。
由于作品是新近出版的,所以国内目前关于《被掩埋的巨人》的研究论文不足十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伦理选择、语篇翻译、国际性创作等方面。在翻译方面,《被掩埋的巨人》的译者周小进从翻译的角度提出了对作品的理解。而王凯顾、梅珑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的伦理选择》中采取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着重分析埃克索夫妇、武士维斯坦和骑士高文这三类人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而关于寓言,许馨月在《重拾隐匿的记忆》中,结合瓦尔特·本雅明的现代寓言理论,揭示《被掩埋的巨人》的现代寓言性。而对《亚瑟王之死》的研究有一百余篇,主要集中在英雄主义、骑士的忠诚与勇敢、主要人物的塑造以及《亚瑟王之死》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李诗盈在《哈利·波特与亚瑟王之死》一文中,阐述了两部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同时,该作者在从《亚瑟王之死看骑士文学的特点》又从主题、人物类型、叙事结构、思想内容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另外在《在亚瑟王之死》的影响方面,石松通过《羽状结构:英国骑士传统与英格兰特性的互构延伸——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传统及影响》一文说明了该作品与英格兰特性“互构互生,延伸至今”的状态。
目前国外出版业对《被掩埋的巨人》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故事性及寓言性方面,偏重其魔幻、虚构的色彩,美国出版行业对《被掩埋的巨人》的评价,将小说定位于“关乎良知的《权力的游戏》”,而英国报业则评价其为“重量级的虚构类作品”,且提到了石黑一雄的小说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而作者石黑一雄究竟是用何种方法讲述这则魔幻寓言?现有的研究对这部作品伪托于英国后亚瑟王时代的传说进行改写与延续的理解与研究不够。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文的立论基础是《被掩埋的巨人》与《亚瑟王之死》之间显而易见的联系,在互文性视域下,这体现在其人物、场景、主题等方面中的借用与改写。将背景放在英国后亚瑟王时期,作者石黑一雄希求从一个魔法没落、色彩灰蒙的角度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寓言故事并从中观照现实世界。展示出英国亚瑟王传说对现代西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者石黑一雄对亚瑟王传奇的思考与运用,并试图探究作者新时期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目的,同时对新旧作品的延续与转换等互文性研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此同时,希望能从互文性研究这一全新的角度解读两部作品,总结互文性阅读的特点,架构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帮助读者把作品“读进去”再“读出来”。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法)蒂费纳·萨莫瓦.互文性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