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它耗时十年完成,一出版即占据美国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将其评为2014年度虚构类十大好书之一,《卫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杂志都将其评为年度最佳图书。该书于2015年获得普利策奖(虚构类)。作家J·R·莫林格评价多尔“用科学家般的眼睛观察,却如诗人般感受这个世界”。
国内目前关于《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只有十几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主题分析、主人公成长经历分析、人性的解读及作品分析。李泮琳在《任何人都无法战胜的光——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一文中将“光”概括为求生之光、人性之光及万物共生之光,分别对人类的生之信念、战争中的人性以及战争中的自然进行分析解说。魏添在《在战争中成长——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主人公成长经历分析》一文中对主人公维尔纳人性的挣扎发展和玛丽洛尔独立人格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战争、人性和科技之间的矛盾,引发人们对于战争的思考。吕昊、马越、林燕萍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主人公心理解读》一文,对维尔纳、玛丽洛尔、艾蒂安等人的心理进行深入解读,使得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另外易舫、李小乐的《那些照亮我们生命的光——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一文分析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模式及语言特色,揭示小说蕴含的讴歌人性的真与善、反对战争等多重主题。
目前评论界对《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战争的反思及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这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层面,对其进行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却很少。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结合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的思想,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评男权主义的价值观,赞美女性,肯定女性与自然的天然亲密关系,呼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试图展现小说中蕴含的女性价值与生态价值,展现作者对于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和研究使人们明白: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所引发的战争对于自然和人类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推翻自然和女性作为文化上被动的、次要的现代建构迫在眉睫。如此,本文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