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发展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05年将“Computing”定义为“任何以目标为导向的需要计算机参与、得益于计算机功能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创造的活动。因此“Computing”包括为各种目的设计和创建软件的硬件系统;各种信息处理、建构及其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使计算机系统智能地工作;使用或创建交流、娱乐媒体;与各种特定目的相关的发现信息与搜集信息的过程[1]。
日本从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要依照标准进行。张平对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高中学习指导纲要(信息篇)》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2],主要从课程理念、课程名称、内容体系和目标维度进行。可以看出,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展开的。
2014年全新的英国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英国没有固定的教材,内容的选取、内容的编排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的自主权完全下发给各学校。
而日本对信息技术课程设有专门的课程标准,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日本的教材在课程内容上,将目标分得比较详细,便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在组织形式上比较人性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辅助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日本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活动。
(2)信息技术教材体系结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对国外信息技术教材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阶段,沈琳在《国外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案设计研究》中指出国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固定的信息技术教材[3],主要实行自治制度。
王伟隆在《中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比较》中将浙教版教材与美国GAC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对比研究[4],GAC 教材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教材,在编排方式上该教材与我国教材编写准则不同,它采用水平等级层次的形式进行编排,一共分为三层,学生一个学期仅学习一个水平层次的内容。在知识层面设计上,也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的,先易后难,主要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先从简单软件开始学习,再转向较为复杂软件学习。在教材呈现方式上,该教材不太重视理论知识,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对计算机术语和操作性知识的学习。
从19世纪开始欧美各国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工作,对评价理论的研究更丰富,研究的内容包括评价的概念、范围、内容、功能,评价的主体,过程、方法和原则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