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自习现状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2023-03-12 17:10:36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 概念界定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终身学习的探究与讨论。Holec学者,在1981年,首次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并且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学习的所有决策负责,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学习各阶段的能力包括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反思学习、选择合适资源和支持、评估结果的能力[[1]]。而Bound在1988年提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不仅需要对教授知识产生反应,而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2]]。Dickinson在1995年提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3]]。1999年,Littlewood 在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生独立于教师运用自己能力学习的态度[[4]]。

虽然国外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较早就进行了探索,但是不同的学者并未对自主学习形成统一的概念,也没有权威的定义,西方学者在综合已有的自主学习的定义,试图对自主学习作出更为确切的界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immerman的定义[[5]]。

Zimmerman教授认为虽然不同学者研究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界定存在分歧,但事实上学者们的研究中已经形成共同的概念,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的都是积极参与者就是自主学习。元认知包括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动机包括自我效能感,有效性和自主性。行为上包括选择、建构和创造从而优化学习环境[[6]]。

虽然国内各个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进行较为丰富的探索,但是其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通过查阅文献,根据国内学者们对自主学习界定时的侧重,可以将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认识分为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有重点地强调自主学习的某一方面。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与他主学习方式相对立,且其具有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整体性的特征”[[7]],强调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何莲珍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指学生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8]],强调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

第二种观点则较为整体综合地认识自主学习。庞维国教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地调节和控制[[9]]。他从纵向和横向两种维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来说,即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各个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习的判断评价等方面都能够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从纵向来说,即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述自主学习的实质,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作出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还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