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佛陀》中的移民身份问题探讨Discussion of the Identity of Immigrants in The Buddha of Suburbia文献综述

 2023-08-17 16:48:13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 选题背景说明

二战后,随着帝国的衰落和战后恢复的需要,英国移民政策放宽,英联邦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殖民地、前殖民地国家的民众开始大范围移居英国。统计数据显示,在1962年前约有50万有色移民从新英联邦来到英国,其中,来自印度、巴基斯坦、非洲、孟加拉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占移民人口前五位;此外,华裔、罗姆人、阿拉伯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群体在英国社会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少数群体。20世纪后半叶的移民活动通常被称为“后殖民时期移民”(post-colonial immigration)或“英联邦移民”(Commonwealth immigration),尽管在数量上不是最大的,却在近几十年来政府议程和公共讨论中频繁出现,并成为重要议题之一。欧盟扩张后,英国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移民涌入改变了英国原有的人口结构,呈现“超级多样性”的特征,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诸多变化。

哈尼夫∙库雷希(Hanif Kureishi)是当今活跃在英国文坛的著名剧作家、编剧、电影制片人和小说家,曾两获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剧本提名,是世界文坛成就重大的亚裔作家。哈尼夫∙库雷希是巴基斯坦移民后裔,195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后在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哲学,代表作有获惠特布莱德文学奖最佳处女作的《郊区佛陀》,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同名原著《亲密》,以及《身体》、《黑色唱片》和《有话对你说》等。2008年他被授予英帝国最高级巴思爵士,以表彰他对英国文化和戏剧的贡献。

库雷希的大部分作品都立足于英国族群冲突的问题意识下,透露着作者对种族,相关阶级,性别和身份认同等严肃议题的个人观察与思考,以犀利的幽默进行反讽,其幽默、脱俗、前卫的风格在当今世界文坛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郊区佛陀》出版于1990年,故事背景设定在1970年代中期至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前的英国伦敦南部地区,围绕着主人公卡利姆自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描绘了两代印度裔移民在伦敦的生活和经历。

《郊区佛陀》以文字赤裸地呈现了无所不在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文化族群对立的事件,并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解释该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些对立不仅限于英国白人与外来移民之间,还存在于试图融入英国社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乃至同代人之间。库雷希的作品并没有脱离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语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英国社会的质疑与反思。

  1.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郊区佛陀》一书中,作者设定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恰逢英国社会文化的深度裂变。在流行文化、左翼思潮等战后文化思潮弥漫的英国社会,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和激进主义。此外,左翼思潮极力倡导对族裔群体和对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境况的关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族裔声音和观点在英国文化中的交流与融合。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互相交织,不断影响着移民身份的认知。目前为止,小范围国内外学者对此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果。

一部分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混杂身份和身份认同感这两个话题,以及库雷希作品中对“英国人”和“英国性”的重新定义。在罗切斯特大学Amira Richler的博士论文Beyond Black British? The Novels of David Dabydeen, Monica Ali, Zadie Smith, and Hanif Kureishi中,Amira认为库雷希颠覆了传统有色英国人的写作风格,挑战保守党的政治主张,还囊括了郊野地区和传统大家庭的概念,讨论了流行文化、伦敦大城市、性自由、宗教、国籍和种族身份等话题,在后殖民主义流派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另外,也有学者关注地域的变换对身份认知的影响,John Clement Ball在The Semi-Detached Metropolis: Hanif Kureishirsquo;s London中探讨了小说中的不同角色在孟买、伦敦郊区和伦敦的精神状态和外在表象,认为书中展现了作者眼中的伦敦,对来自各个文化背景的人十分开放和包容。在某种程度上,伦敦是“世界”的缩影。但作者认为,虽然伦敦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和地理上的距离是无法抹去的,所以伦敦也并不能替代故土给移民带来的感受。John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研究故事发生地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小说情节和角色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国内学者研究较少,在社会学领域,有不少从国际政治、社会政治历史背景分析战后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社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影响。其中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徐晓红的《英国移民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述论》最具代表性,作者介绍了历史上英国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五种模式,并以史实为支撑进行解释。二战后,在管理移民带来的多样性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用同化即民族主义政策,要求移民融入主流英国文化。介绍了英国政府在对已有移民的整合,努力接纳多样性,推动不同群体的平等关系和移民对英国国家的认同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作者的结论是,多元文化主义不会导致社会隔离,除了保障少数群体的文化权利,还应有其他措施来消除歧视,确保社会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平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了解故事背景和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提供了历史大背景的知识填充,也为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在文学领域,国内学者多讨论后殖民主义框架下《郊区佛陀》的混杂性与他者性,以及相应的身份政策。厦门大学闫正坤的硕士论文《后殖民伦敦的身份策略》从后殖民主义语境,探讨了小说中黑人/亚裔英国人挣扎求存于后殖民时代伦敦的政治诗学,认为小说作家古雷希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重新定义了英国性(Englishness)。在伦敦这一大都市里,身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扮演他者也是自我身份的一部分,由此,小说主角们也在非此非彼的第三空间中找到各自的归属感。作者对伦敦这一地域空间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有十分深刻的见解,很有参考意义,有不少基于文本并结合环境因素的关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对于论文中所提到的身份政策也主要通过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混杂性”和“第三空间”得以解释,而以移民身份生活在文化背景完全相异的另一个社会环境,是否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1. 论文的立意、研究思路、角度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英国和非英语国家的两种文化为背景,通过对《郊区佛陀》进行文本分析,对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剖析,重点关注作为边缘群体的移民的身份危机,以及亚裔移民在英国的混杂身份的构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文献,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